“凌晨拍卖,傍晚收摊” :这位华人海鲜店主是如何在越南社区屹立20年的?

Ping Lu

华人陆平在Cabramatta经营着海鲜生意 (Photo:Ranky Law)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Cabramatta是悉尼最大的越南裔社区之一。如果你经过这里, 在最繁忙的街区, 你可能会见过一家伫立了20多年海鲜店, 它的经营者是华人陆平。 作为华人,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社区经营小企业感受如何? 遇到过哪些困难?而他又是以怎么样的方式融入并扎根当地社区的呢? 陆平的故事也许并不独特, 但却是千千万万在澳华人奋斗生活的一个缩影。(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Cabramatta是悉尼文化最多元的一个地区之一。

这里也是悉尼最大的越南社区之一。在这里,有43.3%的居民是越南裔。另外,12.7%的居民在家说英语;9.8%的居民在家说广东话,而4.9%的居民的第一语言是普通话。

华人陆平的海鲜生意,就开设在这里。

海鲜店主的一天

陆平在Cabramatta经营着两家海鲜门店。凌晨起床去鱼市场拍卖进货,白天看店,傍晚理货、清理库存,然后下班,20多年来,已经成为陆平的固定生活轨迹。

凌晨4点至4点半,是他开始工作的时候。这时,他会开着车,前往位于悉尼市区的鱼市场。

“这里5点开始拍卖螃蟹,以前5点半左右开始拍卖各种鱼,你必须提前一个小时到半小时进去。”

进去以后,把几排几号的什么种类的鱼拿本子记下来。同样一种鱼,可能有五种不同的等级——很新鲜、不太新鲜……这种鱼可能第三行最好、第五行最差——你要把它统计好、记下来。
陆平

在这里,陆平会决定今天的店里贩售哪些海鲜。

五点三十分,鱼市场的拍卖系统启动,这是进货的关键一步。

ping lu
陆平在以越南社区为主的Cabramatta经营着两家海鲜商店 (Photo: Ranky Law)
“比如这个鱼从十块钱往下转,一块钱一圈,比如达到八块,你按五箱,这就会自动进你的账户。买好鱼就可以推出去装车了。”

海鲜到店后,写好价牌,海鲜店就可以正式开张了。

“鱼是有新鲜程度的。一般到两三点就要降价,比如原本卖十块,就要九块、八块卖掉,免得第二天不新鲜了,就要倒掉了。”

傍晚六点,待清理剩余海鲜、刷洗过鱼箱之后,海鲜店的卷帘门,才算真正拉了下来。20余年来,这样的日子,几乎每天在陆平身上上演着。

适应当地社区喜好

陆平1990年来到澳大利亚,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30余个年头。像很多一代移民一样,在确定一个职业发展方向之前,他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

“一边学习,一边在工厂里面做,主要是机器维修,做很大的(那种)卷帘门,“他说,“就像2000悉尼奥运会的时候,它的场所必须在(奥运)两年前把卷帘门做好,上面的24个门窗都是我焊的。“

ping lu.jpg
2000年的陆平 (Photo:Supplied)
Cabramatta被很多人昵称为“宇宙买菜中心”,言下之意,就是生鲜、果蔬、肉类产品种类众多,价格低廉。

而由于越南裔的广泛分布,在这里,人们能很容易买到各种极具东南亚特色的商品。

那么,陆平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社区开始他的商业旅程呢?

他坦言,在朋友的介绍和帮助下,他承接了一家正在转让的门店,半摸索着开始了海鲜生意。

然而,毕竟隔行如隔山。在文化如此多元的社区开办小企业,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陆平遇到的第一关,就是语言方面的障碍。

在Cabramatta,越南语不仅仅是一个主要语种,还有相当多的人以柬埔寨语、粤语、闽南语为第一语言。

(顾客们)虽然有主要是越南人和柬埔寨人,还有部分是印尼人。(越南裔)中,近一半是华侨,他们说潮州话、广东话和国语。
陆平

“开始是跟着越南员工(学习),后来我们也学会了简单的对话。”

从外观看,可能很难看出这家商店由华人所经营——商店的招牌上是显眼的越南文、华语和英语,各种商品的价签上,也用英语标注。这是因为,陆平认为,适应当地社区的需求非常重要。

“越南人吃的鱼和华人不一样,华人喜欢吃的都是自己小时候(在祖籍国)吃的鱼,比如带鱼、黄鱼,但越南人喜欢吃的是䲞鱼、黄鳝或螃蟹之类的。”

“比如螃蟹,他们特别喜欢,而且购买力很强。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可能要买四个、五个。”

“去鱼市场拍卖的时候,进货就必须要进他们喜欢的东西。”

融入当地文化的方式

对陆平而言,踏踏实实在当地社区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他融入当地社区、拥抱多元文化的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陆平也不断更新着自己的经营方式。最近几年,他也跟上“互联网”浪潮,拓展了团购和送货生意。

最多的时候,他雇佣了18名员工,包括华裔、越南裔和柬埔寨裔雇员。
ping lu
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陆平开始了海鲜生意 (Photo:Supplied)

每到周末,陆平就会和员工一起,用小面包车往悉尼的各个角落送货。

“主要是面向在悉尼的华人,他们在网上订货,安排好要什么东西——鱼、肉,各种东西,(整理成)一个包裹,然后送出去。”他说。

用这种方式,陆平不仅在澳大利亚立业、养家。与此同时,作为移民,他已经并且将会继续 以这种看似平淡的方式,融入当地社区,成为多元文化社会中一抹平凡却又独特的色彩。

(点击封面音频,收听完整报道


SBS致力于用60种语言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sbs.com.au/coronavirus。

请在Facebook和Twitter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