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百寶箱】萬聖節之起源與典故

Halloween trick-or-treaters.

Source: SBS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今天是每年其中一個最受孩子歡迎的節日 - 萬聖節。大家可曾想過,萬聖節的真正歷史來源?而今時今日的慶祝習俗又從何而來?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講解。


萬聖節的英文名稱「Halloween」為「Hallows' Evening」的縮寫,準確的中文翻譯應為「萬聖節的前夕晚上」;是一個在多個西方基督宗教國家以至世界各地並無基督教信仰的國家,均會慶祝的節日。縱然這個節慶已變演成一個「打扮鬼怪」、「不給糖就搗蛋」(trick or treat)等受孩子喜愛的節目,但這個節日的歷史起源及宗教背景卻並非人盡皆知。

「Halloween」這個英文字,據信是在1745年首次出現,是由蘇格蘭詞彙「All Hallow’s Eve」(萬聖節前夕晚上)演變而成。「Halloween」中的「e’en」,代表前夕,為蘇格蘭語「even」省去「v」字母的縮寫;由此,隨著字眼逐漸演變,「All Hallow’s Eve」則不斷縮短為「Hallowe’en」。

根據記載,早期的天主教(或稱「大公教會」)由於聖人數目眾多,無法一一訂立日子紀念,因此就設立一個日子追念他們;歷史文獻顯示,最早如此紀念的是安提約基雅(Antioch)教會,其遺址位於土耳其的城市安塔基亞(Antakya),當時的紀念日定為「聖神降臨節」(或稱為「五旬節」)後的第一個主日;而「五旬節」則是耶穌復活節後的第50天。古時其他不同地方教會亦在春季紀念全體聖人及教會殉道者。在公元609年5月13日,教宗聖博義四世(Boniface IV)將羅馬萬神殿(Pantheon)重新奉獻予聖母瑪利亞及所有殉道者,並奉他們為萬神殿的主保聖人。同時,這一天亦是古羅馬教會紀念亡者的日子「渡亡節」(Lemuria)。
Halloween Sweden
Source: Wikimedia/ Kaj Bjurman (Public Domain)
後來,教宗聖額我略三世(Gregory III)將羅馬聖伯多祿大殿中其中一個小堂奉獻予諸位天上聖人聖女,用以存放宗徒、所有聖人、殉道者及懺悔者的聖髑。公元835年,教宗額我略四世(Gregory III)將紀念諸聖的日子改為每年11月1日,稱為「諸聖節」(All Saints Day),目的是為對抗當時已開始流行的萬聖節。同時,教會亦在此節慶中,紀念所有聖人、表彰他們的聖德,用以使教會視他們為效法的楷模。而在諸聖節的翌日,教會亦紀念「追思已亡諸信者節」(All Souls' Day);這個日子是由法國克隆尼(Cluny)隱修院的院長聖奧迪羅(St. Odilo)所推廣的,透過善工、祈禱、刻苦、犧牲,紀念殉道的信徒,並為身處煉獄受苦的靈魂而祈禱。

究竟諸聖節或萬聖節應是10月31日抑或是11月1日舉行?按照現代曆法可以說,兩者均正確。由於在古時,入夜後便是新一天的開始,因此11月1日的前一天晚上,已踏入諸聖節。
epa06301073 Participants march in the 44th Annual Greenwich Village Halloween Parade in New York, New York, USA, 31 October 2017. The annual event draws more than 60,000 costumed participants.  EPA/PORTER BINKS
The parade was in full swing as revellers enjoyed the US holiday. Source: AAP
至於今時今日非教內人士慶祝萬聖節的起源,則需追溯至古時,愛爾蘭人認為10月31日及11月1日間,宇宙法則暫停、去世鬼魂會回來,故有穿上奇裝異服的習俗、遊行驅鬼。當時,在歐洲有為亡者布施糖果的習慣,接受者則答應以「為亡者祈禱」回報;因此發展出孩子們到各家索取糖果的習慣。

另外,按照愛爾蘭一個民間故事:有一位名為「Jack」的人,設陷阱誘騙魔鬼不再誘惑他,但可惜了「欺騙」之手段,而不能升天堂;但又因魔鬼曾答應不勾引他,因此亦不該下地獄,更向著Jack的方向投向一塊從火爐拿出來的炭。當晚天氣寒冷,Jack於是便將炭放在一個挖空了的蘿蔔內,防止火焰熄滅。從此,Jack就拿著該以蘿蔔製成的燈籠往來陰間,尋找可休息之處,直到最後審判。萬聖節以南瓜製作燈籠,亦由此而來。
Halloween Pumpkins (AAP)
Halloween Pumpkins (AAP) Source: AAP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