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副外長傅瑩:中澳應停止對抗與辱駡

曾任中國駐澳洲大使的前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傅瑩呼籲,停止澳洲和中國之間日趨敵對的「對抗和辱罵」,而雙方改善溝通可以改善關係。

Fu Ying

China's former Vic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Fu Ying. Source: Riccardo De Luca-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

要點:

  • 中國前駐澳大使傅瑩表示,中澳兩國應停止對抗和辱罵,而脫鈎不符雙方利益
  • 她認為,中國可幫澳洲在世界舞台扮演重要角色,不用在中美間選邊
  • 她又批評澳洲傳媒煽動反華情緒,而中國傳媒的強烈評論是因澳洲展示意識形態偏見

在《澳洲金融評論報》的中,這名中國人大常委又說,中國對澳洲的資源有龐大需求,澳洲的葡萄酒仍然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兩國有合作的共同利益。她又否認目前雙方關係「鬧僵」,並將「煽動反華情緒」歸咎於澳洲傳媒製造「不友善的氣氛」。

她表示:「兩國需要展示真誠和勇氣走出目前的困局。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去增加接觸、溝通和合作,並且增加互相理解和對(對方)解決問題的信任,以及收窄差異,而不是基於假設來採用對抗手法及辱罵語言,令對方受傷害。」

不過,她的建議與近期中國外交部、駐澳外交官,以及官方傳媒對澳洲愈益猛烈批評的做法並不一致。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4月曾形容,澳洲是粘在中國的「鞋底香口膠」。北京官員對澳洲大麥徵收巨額關稅、禁止4間澳洲屠場牛肉進口後,又屢次拒接澳洲總理和部長的電話。
在回應《澳洲金融評論報》提問時,儀瑩承認,中國依賴澳洲的進口產品,例如鐵礦,而脫鈎對中澳雙方均無好處。她說:「中國和澳洲的貿易結構,是由兩國的互補需求所決定。澳洲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國家,中國對資源有龐大需求。」

中國非常依靠澳洲的鐵礦來推動其基建主導的建築潮,但其官方傳媒近兩個月表示長遠會在非洲找替代品。

傅瑩又表示,澳洲的葡萄酒受中國消費者歡迎。不過,她沒有提及中國最近對澳洲葡萄酒發起反傾銷調查。

談及疫情時,傅瑩說美國非但沒有聯手各國抗疫,反而煽動對中國的懷疑和排斥,「在澳洲,一些人亦批評中國防疫的努力。這些意見對中國讀者造成疑惑和不滿。這些事無助雙邊關係,更會造成合作抗疫的障礙。」
傅瑩在2003年至07年是中國駐澳大使,當時被坎培拉視為北京最開放和受歡迎的外交官之一。卸任後她到英國擔任大使。

她在今次專訪中說,不認為中澳關係如傳媒描述般「鬧僵」,「事實上,中國和澳洲的合作一直是堅實的,疫情爆發後雙邊貿易迅速恢復就是好例子。」

她補充說,中澳貿易在2004年至去年間增加了6倍,由211.7美元增加到1,590億美元(折約2,220億澳元),「我記得我擔任駐澳大使時,做了很大的努力去擴大雙邊貿易。我參觀了很多自然資源的生產地方,以及西澳和北領地的畜牧業。我跟農業、商業和工業等各行業有大量接觸後,強烈感覺到中國和澳洲之間的經濟互補和合作需要。」

她提到,兩國關係的高峰是在2014年,當年雙方領袖互訪了3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與澳洲成為廣泛策略伙伴。

不過,傅瑩警告中美關係愈趨緊張對澳洲造成的後果,「我不認為國際社會想在分裂的世界中被迫選邊站。身為持份者,澳洲不會想面對這樣的選擇。中國支持澳洲在地區內和世界舞台扮演積極角色。我們也預期澳洲會收窄目前的差異,而非相反。」

她說,中國公眾對外國干預很敏感,不喜歡未充份了解事實下所說的「自發評論」。她並未有指明是哪一件事,但莫理遜(Scott Morrison)政府和其他國家近期批評過中國早期的抗疫手法,以及它對香港和新疆的行動。

傅瑩表示:「當澳洲展示意識形態的偏見時,中國傳媒發表強烈的言論。當然,中國要加強它的國際溝通能力,並且應該更迅速向世界提供第一手的資訊,以免其形象受到謠言和假消息破壞。」
她又批評,「一小撮澳洲記者」失實報道,包括她在任時有「荒謬」的報道指澳洲有3,000名中國間諜,「當時我被問到這問題,我答:『中國派3,000個間諜來人口2,500萬的澳洲有何目的?如果覺得這有必要,中國要派多少間諜到全世界?』中國人是否樂於努力工作去支持這些間諜?如果要聘請那麼多間諜,中國如何發展?聽到我的說法,很多人笑了。這類荒謬的消息仍那麼多,真是可恥。」

傅瑩認為,脫鈎對中澳均非選項,因為這造成高成本和損害所有國家的利益。

她警告,衝突升級有時來自溝通不良,「中國珍惜和澳洲的關係。我們認為良好和穩定的中澳關係,符合兩國利益。」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5 October 2020 1:54pm
Updated 5 October 2020 2:11pm
By Yiu Wah Lin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