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水壩之一被俄所毀 烏斥犯「生態滅絕罪」

烏克蘭當局聲稱俄羅斯摧毀了世上其中一個最大的水壩,犯下了「生態滅絕罪」。到底「生態滅絕」罪是甚麼?又有沒有法律禁止?

Flood waters destroy a building as a soldier looks on

卡霍夫卡水壩決堤後下游地區被洪水淹沒。 Source: SIPA USA / TASS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指責俄羅斯毀壞該國南部一座重要的水壩,使其決堤而造成「生態滅絕」,並將其描述為「大規模具毀滅性的環境炸彈」。

卡霍夫卡水壩(The Kakhovka dam)位於赫爾松市以東約 30 公里處,為克里米亞和扎波羅熱核電站供水。

由於水壩決堤,洪水淹沒了街道和建築物,居住在第聶伯河沿岸的民眾必須從家中撤離。

但這破害是否構成「生態滅絕」?

甚麼是「生態滅絕」?

新南威爾士大學環境政治與國際關係伯克教授(Anthony Burke告訴 SBS 新聞,「生態滅絕」類似於危害人類罪,「但這是對自然環境犯下罪行」。

他說,根據國際法,這不是刑事犯罪。

伯克教授說:「國際刑事法院的羅馬規約已就此起草新的定義。」

「它(定義)的核心是,這些行為是在知道很可能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廣泛的或長期的損害的情況下實施。」
「如果我們想將破壞這座水壩的行為稱為『生態滅絕』,如果這是一項國際法,就需要滿足這個標準。」

小部分國家在國內把「生態滅絕」定為犯罪,當中包括烏克蘭和俄羅斯。

烏克蘭刑法第441條,將其定義為「大規模破壞動植物、污染空氣或水資源,以及任何其他可能造成環境災難的行為」。

卡霍夫卡水壩被破壞是「生態滅絕」的例子嗎?

西蒙諾夫 (Eugene Simonov) 是駐坎培拉的國際環境倡議專家,也是烏克蘭戰爭環境後果工作組(UWEC)的專家協調員。

他說,根據工作組的記錄,卡霍夫卡水壩是戰爭期間第六座被摧毀的水壩。這也不是烏克蘭當局在衝突期間第一次提出「生態滅絕」的概念。

他告訴 SBS 新聞:「這場戰爭造成的很多類型的破壞,從火災到對農田的密集砲擊,再到佔領國家公園和毀壞他們的財產,都被定性為『生態滅絕』。」
西蒙諾夫說,在洪水消退並進行詳細評估之前,很難知道環境破壞是否嚴重到足以構成「生態滅絕」。

他說:「你可以推測這些後果大概的可能性,但你不能說損害的規模有多大。」

「你預測它很大,但這取決於很多因素而你沒有這些資料。」

「生態影響」是甚麼?

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Dmytro Kuleba)警告說,水壩倒塌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危害。

他說:「由於洪水導致整個生態系統都面臨著長期和不可逆轉的傷害。新卡霍夫卡動物園的動物已經被上漲的水溺死。」

「這只是烏克蘭南部、第聶伯河沿岸和黑海動物群受到傷害的開始。」

「我們正在目睹區域性的生態滅絕,而不是只在烏克蘭。」
西蒙諾夫表示,雖然他預計水壩崩塌會成為「未來很多年」環境問題的「主要來源」,但破壞水壩可能會帶來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好處。

他說:「儘管發生了所有這些悲慘的情況,以及人命和自然資產的損失,它仍然有一定的希望,正在被破壞的陳舊、過時的基礎設施不會被復原,而是會被一些更合適的、現代的方式所取代,確保在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更可持續的生活。」

「當然,拆除水壩的過程是要以科學為基礎;它應該以一種非常不同的方式發生……但現在,我希望可以選擇不恢復那個危險且非常有害的物體。」

俄羅斯會因「生態滅絕罪」被起訴嗎?

西蒙諾夫說,整個烏克蘭戰爭都可以說是一場生態滅絕行為。

伯克教授說,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將很難起訴俄羅斯。

他說:「但據我所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烏克蘭政府一直就戰爭對環境的影響編制一份清單。」

「影響真的很嚴重,也很大量,包括潛在的滅絕、破壞農田等等,所以有人可能會爭辯說,俄羅斯的開戰引發了這些憂慮。」
伯克教授說,烏克蘭至少需要五年時間才能使用自己的刑法對俄羅斯的「生態滅絕」提出訴訟。

他說:「他們必須查明肇事者,逮捕他們,然後審理此案。」

伯克教授說,另一種可能性是國際刑事法院可以就環境戰爭罪提出訴訟。

他說:「那裡的門檻和考驗要高得多,因為與任何軍事利益相比,損害必須是廣泛的、長期的、嚴重的和過度的。」

「炸毀水壩……這根本不是一個合法的軍事目標,所以我認為這次事件造成的破壞,實際上可以通過那個測試。」

俄羅斯否認要對炸毀卡霍夫卡水壩負責。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Reuters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節目重溫及其他語音內容。

分享
Published 8 June 2023 2:38pm
By Amy Hall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