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創新手術助癱瘓病人

13名年青人因運動或交通意外癱瘓後可重新移動。他們不單可以自行餵食、拿飲品、寫字,甚至能重投工作。

Nerve Transfer Surgery

Source: The Lancet

墨爾本外科醫生範齊爾(Natasha van Zyl)利用創新的神經線轉移植手術,幫助病人重回生活正軌,可以重新使用受傷的手,舒展手部,推動輪椅,進出入車廂,與人握手。

在墨爾本 Austin Health的研究計劃中,範齊爾醫生領導一個醫療團隊,進行肌腱轉移,令到肌肉更強壯,神經線轉移,提高靈活性。

他們對13名病人所進行的研究被刊載在醫學期刊《刺針》(Lancet),希望能夠鼓勵數以千計四肢癱瘓的病人,可以藉著手術重回正軌生活。

範齊爾表示,神經線轉移並不是新的手術,但對於脊髓受傷的病人,過去並未成功。

她將神經線轉移用於臂叢神經損傷(brachial plexus injuries),將頸和肩神經線由脊髓取出,然後用於癱瘓的病人身上,過去未有嘗試。

她和團隊在2014年,設計了三重神經移植手術(triple nerve transplant),首名病人取得成功。

他們邀請了16名癱瘓的年青病人,原因是交通意外、高處墜下、運動或跳水,其中兩名退出,當中一人死亡,但和今次試驗無關。

由肩上取出神經線,轉移到手上癱瘓的肌肉,繞過受傷的部份,再聯駁到脊髓。

手術兩年後,病人手部運作有重大改善,特別是做到細微的動作如捏,又或者抓住物件,藉此可以恢復生活上很多所需的技能。

她與團隊目前做了約160個神經線轉移手術。每年有250,000 至 500,000人脊髓損傷,雖未必能救到像當年基斯杜化里夫(Christopher Reeve)那樣的傷,但可以幫助到在C5, C6脊髓損傷的病人。

她又希望發表了研究報告在醫學期刊,可以鼓勵其他復康團隊嘗試用手術。

在研究報告的評論中,一位來自美國華盛大學的醫生Ida Fox回應道,幹細胞和神經假體(Stem cells and neuroprostheses)可以改變未來再生醫學的發展。

「目前,神經線轉移是利用身體固有能力恢復癱瘓肢體運動,一種具經濟效益的方法。」

分享
Published 8 July 2019 12:24pm
By Ida Cheung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