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宗案例曝光】外國收買澳洲人「用所有措施」對付異見人士

隨著政府採取行動加強打擊外國干涉行動,有官員向本台披露,有證據表明有外國懸賞民間間諜跟踪、拍攝、騷擾及恐嚇澳洲多元文化社區的居民。

Legs standing in front of a light

The government is launching a foreign interference communities support hub to help educate multicultural communities on the threat of foreign spies in Australia. Source: Getty / Mike Powell/Getty Images

有政府消息人士向 SBS 新聞透露,澳洲當局已成功阻止「來自多個國家」的外國間諜、正在本地從事傷害澳洲人民的幾宗陰謀。

其中一個案例,涉及某國向一名政府內部中人出價超過 10,000 元,要求「採取所有必要措施」來獲取對方所稱「現居澳洲的異見人士」的個人資料,據悉,間諜及其代理人事後可利用有關資訊、來識別、定位、拍攝、騷擾、甚至恐嚇目標。

另一宗案件中,有外國情報機構招募澳洲社區成員作為特工,向身處澳洲的「異見人士」,進行追蹤、拍攝及舉報等工作。
LISTEN TO
China offers up to $20,000 or certificates to citizens who make valuable national security tip-offs image

【澳洲人難避「㧻魁」?】中國懸賞10萬鼓勵全球公民舉報危害國安行為

SBS Chinese

08/06/202204:51

他們指示特工在特定「異見人士」對象附近租屋,同時,一名本身有權存取持對方財務資料的特工、更被迫要提供該對象的財務記錄,而涉事的「異見人士」在澳洲的日常生活中,不論是購物、上班、回家等過程一直被監視。
在另一個更極端的案例中,外國情報機構開始監視一名人權活動人士,並密謀將目標引誘到海外,以便「進行處置」。

另一個同樣驚人的案件中,一名代表外國政府工作的個人、為了查明目標的家庭住址及銀行詳細信息,甚至會聘請私家偵探對房子拍照,對垃圾箱進行分類,並向外詢問,讓持不同政見者「消失」需要花多少錢。

澳洲安全及情報組織(ASIO)的安全總監伯吉斯(Mike Burgess)在今年 3 月發布的年度威脅評估中表示,澳洲人成為間諜活動和外國干涉目標的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為高。

他及後亦透露,一名為外國從事間諜活動的前政客、在被招募時是澳洲國會的現任議員。
同時,澳洲亦有支持民主的倡議者警告話,如果不加以製止伊朗、盧安達和柬埔寨等政府、針對澳洲人民的秘密行動,可能會最終演變成暴力案件。

2023 年 8 月,有人在伊朗民主活動人士侯賽尼 (Nos Hosseini) 的家門外放置一隻斬首的雞,侯賽尼懷疑是伊朗特工所為,但伊朗駐澳洲大使一直否認他們正於澳洲進行外國干涉活動。

目前,政府目前正在啟動一個打擊外國干涉本地市民的支援中心,希望透過教育多元文化社區了解外國間諜在澳洲的威脅。

澳洲的反外國情報工作小組自2020年成立以來,已針對外國威脅進行了120多次行動,工作組主要由澳洲情報組織領導,但亦會與包括澳洲聯邦警察在內的其他機構合作執法。


政府宣布應對外國間諜威脅的新措施,包括永久設立反外國情報工作小組並為其增加新機構,重點關注經常有人被威脅的科技行業,並為有機會受外國干涉影響的僑民社區建立一個支援中心,教育大眾識別外國干涉問題,並為受影響的人提供法律及心理健康支援。

A woman in a red blazer speaks
Home Affairs Minister Clare O’Neil says the government is responding to the increasing threat of foreign interference against people in Australia. Source: AAP / Lukas Coch
內政部長克歐尼爾表示,這項全球首設的改革、將有助於應對外國干涉所帶來「不斷變化的威脅」。

「外國干涉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我們不斷與各機構合作,以確阻截所有可能的攻擊途徑,」

4月,歐尼爾賦予簽證服務部門新的權力,讓他們有權篩選從事關鍵技術研究的研究生簽證申請,並可在有風險的情況下取消簽證申請。

LISTEN TO
那個澳洲「友好」國家在澳從事間諜活動? image

澳情報組織指澳洲「友好」國家在澳從事間諜活動

SBS Chinese

21/02/202306:09

分享
Published 6 July 2024 11:24am
Updated 9 July 2024 7:13pm
By Madeleine Wedesweiler, Ivan Leung
Source: SBS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