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woman sits with her head in her hands in front of a laptop. She looks depleted, which is symbolised by a low-battery symbol near her head.
A woman sits with her head in her hands in front of a laptop. She looks depleted, which is symbolised by a low-battery symbol near her head.

Feature

【工作倦怠症】點樣克服並繼續返工

當梅蘭妮感到恐慌變得頻繁時,她尋求幫助,並找到在辭職以外擺脫「工作倦怠」(burnout)的方法。

Published 16 October 2023 7:15pm
By Ewa Staszewska
Source: SBS
Image: 澳洲職場人士經歷「工作倦怠」的情況嚴重。 (SBS)
梅蘭妮(Melanie Trivett)坐在她的桌子前,開始啜泣。 

她胸口感到鬱悶,特別是在最後的十星期裡,這種窒息感已經超出她能承受的。 

她向SBS 新聞表示:「我以往從未有過恐慌症,但某天早上我突然崩潰,坐在椅子上哭泣、震顫。」 

「我完全不知道我要做甚麼,甚至不知道如何開始過新一天的生活。」 
在2019至2020年山火之前的幾個月,梅蘭妮在墨爾本一家服務偏遠地區的醫療機構升職成為總經理。 

然後,疫情爆發。

一夜之間,她的丈夫被逼停下工作。而她在家肩負兩個孩子在家學習的同時,她也要帶領60名下屬員工一起適應繁瑣的新冠防疫規定。 

2020年5月,當她向家庭醫生求助時,她被診斷患上「工作倦怠」症(burnout) ,情況嚴重至幾乎要入院治療了。 

雖然,不是每個人的過勞狀況都像梅蘭妮那麼嚴重,但許多僱員都反映,他們也有經歷類似的心力交瘁感覺。 
根據2023年1月由新州職場健康和安全(WHS)向全國1,017名工作人士訪問的調查結果,三份二的澳洲職場人曾經歷「工作倦怠」。 

三年後,梅蘭妮表示,儘管這聽起來很奇怪,但她「很慶幸她當時崩潰了」,因為這迫使她關注自己,並預防未來再次有這種症狀發生。

甚麼是「工作倦怠」?

澳洲國立大學心理健康主任斯特拉茲丁斯(Lyndall Strazdins)表示,「工作倦怠」是對持續壓力的「一連串反應」。 

林德爾說:「這是在承受了極大壓力後,人在情感和生理上出現的反應。」 

這位臨床心理學家表示,關於如何概念化「工作倦怠」,目前依然存在很大的爭論;因為這症狀與抑鬱和焦慮等相關的心理症狀,有很多類近的徵兆。 

林德爾指出,「工作倦怠」是「心理和生理症狀的結合,例如心力交瘁和疲憊感」,伴隨有經常出現對工作或其他活動的參與,不再感興趣。 

她解釋說,這不僅僅是「長時間過度工作」,「工作倦怠」與其他職場上出現的心理危害皆有聯繫,長遠影響心理健康。 

林德爾續說,在某些情況下,出現這種過勞現象,可能包括患者對「職場欺凌、騷擾、歧視以及不公平行為」的反應,而這些都會對人造成傷害。
新州政府一份關於了解「工作倦怠」的報告指出,它會損害「工作表現,導致生產力下降」,並導致缺乏滿足感,這可能降低動力和目的感。 

除了對工作的影響,「工作倦怠」也會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弱化免疫系統等的健康影響,還可能導致心理家健康疾病,影響整體生活質素。 

對於梅蘭妮來說,失去運作的能力是很可怕的事。她用了六星期的休假,來療癒過勞、關注自己的健康。 

她說,這次的經歷也驚嚇了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說:「他們一直知道我工作很努力,一切做得很妥貼,然後看到我這樣走下坡……單是能夠起床並吃早餐對當時的我來說,已是一項成就。」 

「突然之間,當你失去思考、管理或計劃的能力時,你失去了所有執行能力。你開始擔心,這狀況對你和家人有甚麼影響。當你深陷其中時,你不確定是否能找到出路。」 

不辭職也能避免「工作倦怠」

六個月後,梅蘭妮開始在平衡學院(Balance Institute)上課。該學院的目的是幫助有抱負的職業女性避免「工作倦怠」,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平衡學院的創辦人和行政總監斯通(Jo Stone)對參加其學院八星期課程的女學生,表示深感理解及支持。 

斯通在31歲時,達成了要當上市場營銷總監的職業目標,建造了她夢寐以求的家,結婚且誕下兩女。但她不快樂,經常感到筋疲力竭,且充滿內疚感。 

所以她「全都放棄了」。她辭去工作,並賣掉房子。即使如此,那種煩躁的感覺仍然存在。 
A woman in a white top smiling
斯通幫助有抱負的女性提高自信,並學習設立界線,以避免工作倦怠。 Credit: Katie Rivers/Balance Institute
她向 SBS 新聞說:「我已經改變我的外在環境,再沒甚麼可以變了。」 

「因此,要避免『工作倦怠』,不僅僅是轉換工作或改變我們的外在情況,而是改變我們生活中一直存在的那一塊,就是我們自己。」 

「答案不是辭職,因為你會去找另一份工作,然後這只不過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工作之間不停轉換。」 

如何克服「工作倦怠」?

據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的市場營銷管理學院院長理查珊 (Julia Richardson) 教授指出,設定界線是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並避免「工作倦怠」的關鍵。 

理查珊教授建議,「在工作和非工作生活之間設定清晰的界線。」 

她舉例,如「下午6點後不讀工作電子郵件」這類的規定。 

身為工作生活平衡的專家,理查珊認為遵守自訂的規則,懂得適時脫離工作,並為嗜好和其他活動騰出時間,都很重要。 

她說:「像我自己,我的嗜好就是騎單車。對於其他人,可態就只是坐下閱讀。你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對此承諾。」 

她同時鼓勵設定界線。「學會說『不』,並學會如何溝通,使別人能真正聽到你的聲音。」 

她還表示,培養工作之外的自我價值感也很重要。「我們很多人從小被教育,我們的價值是基於我們可以做多少。」 

梅蘭妮的平靜感

梅蘭妮現在每天早上醒來,都感到平靜。她說現在的她做事更有耐性,並重新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在的節奏,同時幫助她身邊的其他人發展這些技能。 

她鼓勵職場人對待自己更友好,挑戰可能導致「工作倦怠」的想法,對自己說,有時候稍為自私一點,好好關顧照顧自己,是沒有問題的。 
A woman with blonde hair in a blue and white striped top smiling
梅蘭妮鼓勵其他職場人有時候「自私」一點,練習自我照顧,以避免「工作倦怠」。 Credit: Katie Rivers/Balance Institute
她說:「你可以有另一種生活方式。不一定總是匆匆忙忙的...你可以放慢腳步。」 

「你可以很有效率工作,同時是一位出色的母親,還可以是理想的伴侶,並且為社會貢獻...你可以找到平衡的。」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SBS 中文堅守,以繁體中文及簡體中文提供公平、公正、準確的新聞報道及時事資訊。SBS 廣東話及 SBS 普通話電台節目均已為大眾服務超過 40 年。歡迎在每天早上 9 至 11 時透過收聽廣東話節目及在每天早上 7 至 9 時收聽普通話節目,或透過收聽直播及節目重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