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暴幸存者的亲述

62a2a8f3-5bd0-45af-9ff1-0e83a5379f44.jpg

过去在家暴领域深耕八年的社会工作者、现蒙纳士大学心理咨询师Yolanda Li(左)以及Mindspace心理咨询师 Lily Luo(右)。 Credit: supplied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因为家暴,她遭遇校园霸凌、无家可归,年幼的她是如何面对和克服创伤的?心理咨询师有什么建议?(点击播客收听详情)


家庭暴力这个在过去十分隐蔽的问题,如今是澳洲社会关注的焦点。

澳大利亚统计局数据显示,占总人口20%的成年澳洲公民自15 岁以来遭受过家庭内的身体暴力或性暴力,遭受过情感虐待的女性比例为23% ,高于男性14% 近一半。

当华人在澳大利亚遭遇家暴,有哪些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警惕:本文提及基于性别的暴力。

“在一个黑夜被锁在门外”

Yolanda Li是蒙纳士大学的一名心理咨询师,已经在澳大利亚家暴领域从事社会工作八年。

作为曾经的家暴幸存者,Yolanda在接受SBS普通话节目采访时说,她在青少年时期经历过家庭暴力,并且遭遇了随之而来的无家可归和校园霸凌。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目睹了亲人之间很严重的身体伤害、长期冷暴力以及暴力循环。当时我在读初中,在一个黑夜里,我和一位家庭成员毫无准备地被锁在了家门外,没有任何行李。那个时候给我们提供住宿的亲友并不多,很孤立无助。
“后来......这件事也成为了我遭受校园霸凌的其中一个因素。我记得当时霸凌我的人说,你的家里这样,你以后也会不幸福的。”
62d88ca0-f2b7-4c80-88cb-8602ab341614.jpg
今年,Yolanda Li带着母亲去新加坡游玩,她说,这是一段母女的专属旅行时光。 Credit: supplied
Yolanda表示,因为她经历过无家可归,她知道社会环境仍旧缺乏对女性和儿童在紧急情况下的支持,这也是她后来投身家暴救助帮扶领域的原因。

“工作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家庭暴力是导致无家可归的主要原因。我想让自己成为支持系统中的一员。在前几年给无家可归者提供支持的机构收到的求助中,我们发现有39%的人经历过家庭暴力。所以,澳洲的家庭暴力服务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提供住宿的。比如说机构会提供安全屋,让妇女和儿童住在一个施暴者无法找到他们的地方。”

儿童与女性,是有更大风险面临家暴的群体,并且可能遭受更严重或更持久的暴力影响和后果,即便只是目睹家庭暴力的发生,也很可能给儿童带来持久的创伤。

根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个人安全调查(Personal Safety Survey PSS) 提供的数据,大约八分之一的成年澳大利亚人在15岁之前曾经目睹过父母家暴,而目睹母亲被家暴的比例是父亲的三倍。

“暴力的循环”:情感控制

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关系中的暴力行为,例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亲密伴侣或亲属关系。家庭关系包括照顾者、寄养者和共同居住者(例如居住在集体住宅或寄宿环境住宅中)。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通常容易忽略的情感控制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施暴者有多种方式用来建立和维持对他人的控制。

Yolanda Li表示,家庭暴力的核心是和控制有关,它的定义不仅仅是包括身体伤害,还包括情感控制,又称之为心理虐待,例如恐吓威胁以及羞辱。
比如说有人会伤害家里的宠物、孩子来恐吓对方,比如说情感虐待,打压对方、让对方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还包括经济控制,比如说不让对方去工作、限制出行和社交,那么这些都是属于家庭暴力的范畴。
然而,许多人难以摆脱家暴这个怪圈,难以主动向外界寻求援助。Yolanda认为,这是由于家暴的一个典型特点——“暴力的循环”所导致的。
7c51a1aa-2a85-43f5-8401-d1dee67103e6.jpg
Yolanda Li在墨尔本所摄。 Credit: supplied
“暴力的循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紧张的积累”,施暴方会开始吵架发怒,并且向幸存者发起批评和指责。当紧张的关系积累到一定程度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即“施暴期”,有肢体接触和伤害的暴力行为会发生。第三个阶段是“蜜月期”,施暴者会进行道歉和示爱。

“很多时候当我们进入这样的循环,我们会比较难决定离开和寻求帮助。 所以很多人都卡在了第一步,没法去维权。”Yolanda说。

因此,Yolanda鼓励受害者在感到害怕时,要学会大胆向外界求助。

“大家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当你觉得害怕或者不对劲,其实是你的身体在给你信号,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寻求帮助了,而不是等到威胁到生命的伤害发生才行动。”

文化难题:受害者有罪论

墨尔本心理机构Mindspace心理咨询师Lily Luo深耕家暴领域多年。她认为,在遭遇家暴时,阻碍华人幸存者踏出自救第一步的往往是“受害者有罪论”,而亲朋好友也许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可能你身边的人会质问说,为什么你的日子不能将就过呢?孩子和这个家怎么办?你怎么这么自私?甚至我听过更严重的,有人会说,这种情况对方不打你才怪。这是一种将暴力行为正常化的说法,降级为家庭纠纷。来自身边人的伤害,往往比暴力关系本身还大,这是最棘手的情况。
Lily告诉SBS普通话节目,许多时候让幸存者沉默的不只是暴力行为本身,反而是身边人的不理解与劝阻。
db7c9fc3-de60-4a2b-972e-f13f1581a33c.jpg
Lily Luo在2022年Minsapce举办的澳洲华人心理社群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Credit: supplied
和谐联盟(Harmony Alliance)和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在 2021 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澳大利亚,每三名难民和移民妇女中就有一人遭受过某种形式的家庭暴力。其中,91%的人经历过控制行为,42%的人遭受过身体暴力或性暴力。

Lily认为家庭暴力是一种基于性别的暴力,女性处于弱势的一方,尤其是在盛行男尊女卑思想的文化中。

“家庭暴力产生的基本就是因为性别不平等,包括父权制的社会对于女性的期待和看法。比如期待你作为女性应该容忍,并且以孩子和家庭为第一位。”

面对陷入受害者有罪论思想的女性家暴幸存者,Lily Luo建议先了解当地的家庭法,在涉及到和孩子与财产等实际问题的时候,多做一些考量。

“比较常见的是你被指责不考虑孩子,那么你可以去了解夫妻二人分开后,孩子的赡养义务与费用的问题。有些领Centrelink Payment的家庭,可以去Centrelink里更新分开证明,那你所得的福利也会被重新分配。以及像Parenting Arrangement ,就是孩子跟谁,在澳洲是没有监护权这个说法的,需要双方谈判。”

如果遇到家暴问题,可拨打全国求助热线1800 737 732或1800RESPECT求助,紧急情况可拨打000。

 欢迎点击下方播客收听这场也许能引发你深度共鸣的对话:
LISTEN TO
《SHE》 EP06 DV .mp3 image

【她】家暴幸存者的亲述

SBS Chinese

14/06/202425:23
更多精彩请收听系列播客《她》:
READ MORE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请在 
和 
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