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憋到要爆炸?疫情时期人际互动指南【心理热线】

Melbourne psychologist Slobodan Bendjo says the pandemic is already affecting our mental health.  Increased fear and anxiety are being linked to coronavirus.

Melbourne psychologist Slobodan Bendjo says the pandemic is already affecting our mental health. Source: Nik Shuliahin on Unsplash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疫情时期社交隔离在家,如何驱散孤单情绪?宅在家里跟室友、家人或伴侣怎样减少摩擦?心理咨询师曲韵说,特别时期调整好自己,做好人际互动很重要。


对于那些独自生活感到孤单寂寞的人,悉尼的心理咨询师曲韵建议这些人主动拿起电话,跟朋友甚至是很久不联系的人建立连接。她说:“最好是打电话,或者用社交软件微信、whatsapp等通话。真正听到声音,能够传递更多情绪、情感的东西,亲密的、开心的东西。跟对方笑啊吐槽啊,你的情绪就可以发泄出来,不要只发文字性的短信。”
她还鼓励大家借锻炼或购买必要物品的机会定期出去走一走。“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自助的能力强一点,更加主动一点,”她说。
Online exercise is the new norm (Supplied)
Online exercise is the new norm (Supplied) Source: Supplied
还有些人宅在家里,尽管有家人、伴侣、孩子陪伴,却感觉这种长期相处成了一种负担,日日相对反而生出很多不自在。有一位从事创意工作的朋友就吐槽说:“父母对我很好,到处照顾我,但我30多岁,想要独处的空间来做我自己的工作。现在又不能把父母送回国,父母还唠叨着等能回国了要把我也带回去,我每天都在崩溃的边缘。”

心理咨询师曲韵说,像疫情这样的大事件的确会打乱我们原来的节奏,另一方它也会让曾经掩盖或忽略的一些问题暴露出来。比如这个朋友跟父母“边界感”的缺失就在社交隔离不得不同处一房的阵痛后被暴露无遗。
她说,这位朋友可能仍然被父母当小孩子照顾,感觉不被信任和尊重的挫折感存在可能不止一朝一夕。与其一味做“受害者”、“牺牲者”,对父母忍让、压抑,她建议这位求助的朋友换一种方式和角度沟通。不要在心中有任何预设,而是礼貌、坦诚地跟父母讲出心里的想法,协商让父母每天出去几个小时买东西或锻炼,用这段时间自己在家工作。提出类似要求的时候怎么讲在技巧层面上有一些功课可做,但说到底这位朋友要做的是摆正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没必要把父母想成特别强势,不讲理不懂事的人。

曲韵老师还回答了听众Tracy在疫情期间如何调整期望值,跟同在家上班的丈夫搞好关系的提问。点击封面图片收听详细采访。
澳大利亚人必须与他人保持至少1.5米的社交距离,聚会最多两人参与,除非您是与家人或同住者在一起;

如果您自认为已感染了这种病毒,请致电您的医生,请勿直接前去就医;或者您可致电全国冠状病毒健康信息热线1800 020 080。

如果您呼吸困难或遇到紧急医疗事故,请致电000。

SBS致力于用63种语言向澳大利亚多元社区报道最新的COVID-19新闻和信息,详情请前往:

更多信息前往,您同时可以收藏该网站关于

关注更多澳洲新闻,请在Facebook上关注SBS Mandarin,或在微博上关注澳大利亚SBS广播公司。


分享